引言:设计论文中的公式挑战
在设计类专业的学术研究中,虽然公式不像理工科那样密集,但在涉及人机交互、用户体验量化、设计参数计算、材料力学分析等领域时,公式仍然是重要的表达工具。然而,当多个研究者探讨相似问题时,核心公式容易出现重复,导致查重率偏高。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降低设计类论文中公式的重复率。
核心原则
公式降重的核心不是改变其数学本质,而是通过表达方式、上下文解释和应用场景的创新来体现原创性。
方法一:公式表达形式转换
即使描述同一物理或数学关系,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表达形式来呈现:
原始形式:
F = k × x
(胡克定律,用于产品结构设计中的弹性分析)
转换形式:
k = F / x
或
x = F / k
(通过代数变换,强调不同变量间的依赖关系)
通过变换公式结构,可以自然降低文本层面的重复率,同时保持科学准确性。
方法二:增加上下文解释与推导
直接引用公式是查重的高风险行为。通过增加对公式的来源、适用条件和推导过程的解释,可以显著降低重复率:
示例:
“在本研究的家具结构稳定性分析中,采用弹性变形模型。根据材料力学基本原理,当外力作用于弹性体时,其变形量与外力成正比(胡克,1676)。本研究将此关系表示为:”
变形量 δ = 载荷 P / 刚度系数 K
“其中,刚度系数K由材料属性和截面几何参数共同决定,具体计算过程见附录A。”
通过加入研究背景、变量定义和应用说明,使公式成为论文逻辑链条的一部分,而非孤立存在。
方法三:结合设计案例进行参数化重构
将通用公式与具体设计项目结合,通过参数命名和场景化描述实现降重:
通用公式:
舒适度 C = (视觉权重 V × 0.6) + (操作便捷性 E × 0.4)
设计项目重构:
智能手表界面舒适度 Score_watch = (图标视觉占比 V_icon × 0.6) + (滑动操作成功率 E_swipe × 0.4)
通过将抽象变量替换为具体设计元素的命名,既降低了重复率,又增强了公式的应用针对性。
方法四:可视化表达替代
对于复杂或易重复的公式,可考虑用图表、流程图或信息图替代纯文本公式:
例如,将用户满意度计算公式转化为“设计要素-权重-评分”关系图,既能清晰传达信息,又能规避文本查重。
注意:
可视化表达需在正文中说明其原理,并在图注中引用原始公式来源,确保学术规范性。
总结与建议
设计类论文中的公式降重应遵循“形式变换+语境深化+应用创新”的综合策略。关键在于:
- 避免直接复制粘贴公式
- 强化公式与具体设计问题的关联
- 通过解释和推导展现学术思考过程
- 合理使用可视化手段
记住,降重的最终目的是提升研究的原创性和表达的清晰度,而非单纯应付查重系统。